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详解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及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0-09-25 浏览次数:

  澳洲淡水龙虾如何养殖与管理?澳龙养殖技术非常关键,在此,小赛给大家盘点一下澳龙养殖技术。

1.png

  一、养殖池条件  

  面积与水深:澳洲淡水龙虾人工养殖优选可种养水草的土塘,通过种养水草,为虾提供栖息场所。不具备种养水草的沙底或水泥底高位池,通过一定的改造和条件设置,同样可用于澳洲淡水龙虾的人工养殖。  

  养殖池条件:周围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水质好。面积以不超过10亩为宜,一般为3-6亩;水深不宜超过2米,以1.2-1.5米为宜。长方形走向,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增氧。  

  进排水系统及防逃:养殖池具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可控制水位。进出水口需加拦网,防止虾外逃。进水口需套加双层100目纱网,防止敌害生物或野杂鱼进入虾塘。  

  增氧设施:澳洲淡水龙虾具有耐低氧特性,一般无水草的养殖池3-4亩配一台1.2kw的增氧机,安装在池中央位置,最大程度保持水体流动,充分增氧。一般晴天,白天无需开启增氧设备,只需夜晚开启即可保证养殖过程的溶氧需要。  

  栖息物设置:高位池养殖,栖息物采用稻秆、麦秆、玉米秆、野生无毒无影响水质的乔生植物捆绑成把,同时,废弃轮胎、瓦罐、PVC管及各种人造洞穴等皆可作为栖息物,多种栖息物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栖息物面积占养殖面积30%以上为宜。

2.png  

  二、放苗  

  放苗前准备:放苗前,养殖池需清洗干净,并晒干后进水。水源可采用天然无污染河流水或地下深水。放苗前,先抽水位至0.8-1米,并用20-25kg/亩生石灰加水全池泼洒,起到消毒水体,同时调节水体硬度和pH值的作用,具体用量视水体pH值增减。放苗前3-5天,用有机肥和有益菌进行培水,保持水体良好的藻相和菌相。当水色呈现淡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40cm左右,且经检测,水体pH7.0-8.0时可进行虾苗试水,试水后无问题即可放苗。  

  放苗:养殖采用体长2cm以上的虾苗,放养时选择无病无害、体色光亮、活力强,反应灵敏,耐旱能力强的虾苗。每亩放苗4000-5000尾,具体放养量视虾苗规格和栖息物数量进行增减,一般虾苗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可适当减少虾苗放养量;栖息物数量增加,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一般春季水温在15℃以上可开始放苗。放苗时选择在晴天早晨和傍晚无光照时为宜,放苗前先用有机酸全池泼洒,起到解毒和抗虾苗应激作用。采用氧气袋带水充气运输的虾苗(一般为体长1-2cm的虾苗),放苗前将整个苗袋放入池塘,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解开苗袋,虾苗游入塘中;采用泡沫箱干法离水运输的虾苗,放苗时,将整个泡沫箱倾斜放在塘边,让虾苗游入池塘。放苗后,尤其是夜晚时候,注意观察虾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  

  投喂管理:该虾食性杂,饵料来源广泛,可摄食各种动植物饵料。小杂鱼、贝类、黄豆、花生、豆饼,南美白对虾、草虾配合饲料皆可作为饵料。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澳洲淡水龙虾配合饲料,投喂时尽量多样化,保证营养全面。养殖早期幼虾阶段,主要以投喂对虾配合饲料为主,中后期每周适当配合2-3次动植物性饵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占体重2%左右,鲜活动植物性饵料可适当增加至4%左右,每天投喂1-2次,夜晚一次,或早上和夜晚各一上投喂量约占日投喂量20-30%,具体视水温、水质、摄食情况及饵料种类而定。  

  水质管理:放苗时,水位0.8-1米,放苗后一个月内逐渐加水至1.2米左右水位,之后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约20%,养殖后期应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具体视水质变化情况而定。每次加换水时,采用5-10ppm的生石灰或活性钙兑水全池泼洒,增加水体硬度,促进虾体蜕壳和硬身。每月定时1-2次使用微生态制剂,稳定水体pH值和保持水体良好的菌相。若水体透明度过大,需适当追肥,促进微藻生长;若水色过浓,透明度降低,需适当换水,保持水体清爽。  

  日常管理:每天定期巡塘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早上检查是否有残饵,判断摄食情况,并调整投喂量;中午观察水体变化,测定水质;夜晚观察是否有敌害生物,虾体的活动、摄食及是否逃逸等情况。定期检查增氧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夜晚水体增氧。  

  病害防治:目前该虾自引进以来,无爆发性疾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换水时使用生石灰可增加水体硬度,促进蜕壳硬身,并可起消毒作用;定期泼洒消毒剂,预防疾病发生。  

  三、成虾捕捞  

  捕捞:一般经过4-5个月的养殖,养殖成活率可达70-80%,亩产可达200kg左右,成虾平均规格可达75g/尾以上,可以捕捞上市。捕捞时,可采用清塘捕捞或捕大留小的方法进行。采用清塘捕捞方法,需先降低水位,用虾笼捕获大量虾后,待存塘虾不多时,排干池水全部捕获;采用捕大留小方法,可定时用虾笼捕获大规格的虾,并补充放养虾苗继续养殖。  

  运输:成虾运输采用干法离水运输方法进行。运输时采用60cm X40cm X30cm的泡沫箱,单个泡沫箱一次可运输7.5-10kg成虾,装箱时,一层水草,一层虾,高温天气泡沫箱内置冰袋,并保持运输过程气温在25℃左右,可保证虾体运输24小时无损伤,成活率基本达100%。  

  四、繁殖习性  

  在我国华南地区,该虾经过6~12 个月的养殖,可达性成熟,5~6 个月养殖个体可达50~200 克。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在生物学上存在明显的形态区别,雄虾大螯末端外侧有明显的红色膜质斑,生殖棘位于第五对步足基部,交配时精荚由此排出;雌虾生殖孔位于第三对步足基部,成熟卵由此排出。雄虾生长速度快于雌虾。该虾适宜繁殖温度为22~32℃,最适为27~30℃。性成熟的雌虾在交配前需经过一次生殖蜕壳,交配后雄虾排出的精荚附着于雌虾第三、四对步足之间,雌虾在交配后24 小时内排卵,完成受精,并进行抱卵直至孵化。一般抱卵虾在27~30℃的条件下,孵化天数为30~40 天,个别孵化时间缩短或延长。在适宜温度下,每年可抱卵2~3 次。  

  五、亲虾培育  

  亲虾挑选与暂养:挑选上年越冬池养成的成虾作为亲虾,亲虾规格要求雄虾大于90 克/尾、雌虾大于50 克/尾,虾体无病无害无伤、体色光亮、活力好。亲虾经消毒后暂养在室内车间培育池,放养密度为10 尾/米2, 暂养水温保持在24~27℃,保持24 小时增氧,以微流水暂养为宜。培育池中需放置足够适量的栖息物供亲虾栖息,栖息物可采用蜂窝状的PVC 管,人工设置有洞穴结构的砖块或瓦片。  

  雌雄比例:亲虾雌雄比例对受精率及雌虾抱卵率有重要影响,为节约亲虾成本和保证受精率,雌雄比例为3∶1 或2∶1 较合适。饵料投喂:亲虾的营养对生殖腺的发育、受精、雌虾抱卵量及卵粒大小有重要影响,因此,培育期间,保证亲虾全面的营养有重要作用。红螯螯虾属杂食性动物,需选择优质的动植物性饵料投喂,培育期,在投喂对虾配合饲料的同时,需配合搅碎的杂鱼肉、贝肉等动物性饵料和南瓜、大豆、胡萝卜等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3%~5%,具体视摄食量调整,定期清理培育池中残饵。  

  抱卵管理:  

  经过1~2 个月的培育,水温缓慢升至29~30℃时,亲虾开始交配。亲虾交配后,在24 小时内完成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土黄色,并由雌虾携卵直至孵化。培育期间,需留意培育池中雌虾抱卵情况,并及时将抱卵虾根据成熟程度捞出分开至孵化池中,捞出抱卵虾需动作轻快,以免造成脱卵。孵化池应在环境安静位置,且需增氧充足。  

  日常管理:培育期间,每周定时清污换水,每次换水不宜超过20%;投喂后观察摄食情况,并及时调整投喂量;每次换水需加5~10 克/米3的生石灰增加水体硬度,促进虾体蜕壳;定期消毒水体,并泼洒有益菌超能EM菌保持水体良好菌相。  

  六、抱卵虾孵化管理  

  为确保雌虾的第二次抱卵,抱卵期间应保证其充足全面的营养。抱卵虾孵化期间,饵料投喂与培育期间一致,每天换水清污,换水量不宜超过20%。经过30~40 天的孵化期,受精卵开始孵化,孵化后稚虾脱离母体,进入水体。此时,需将雌虾捞出孵化池进培育池培育,待再一次交配。  

  七、虾苗培育  

  培育池及栖息物设置:稚虾孵化离开母体后,将雌虾捞出,虾苗在原孵化池进行培育,水位保持在30~40 厘米。室内车间虾苗培育池栖息物可采用仿生态的假草片、PVC 管、无毒无害且对水质无影响的植物枝干或有孔洞结构的塑料扣板等,栖息物面积占培育池面积的30%~50%为宜。水面可放养适量的浮萍或者小型水葫芦,起到遮光和躲藏作用。  

  培育密度:为保证虾苗的成活率,培育时密度在300 尾/米2以内为宜,后期适当分池培育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具体密度根据栖息物的种类、数量及投饵情况进行调整。饵料投喂:稚虾孵化后前一周,采用熟鸡蛋黄+豆浆加水全池泼洒,保证稚虾营养全面,日投喂量为1~2 克/米2,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各占日投喂量的30%和70%。一周后,开始投喂熟鱼浆或优质熟贝肉浆,并适量搭配对虾粉状全价配合饲料。经15~20 天的培育,幼虾长至1.5 厘米以上,开始投喂对虾0号料,并辅助投喂碎鱼肉或贝肉等动物性饵料。  

  水质管理:虾苗培育期间需保持良好的水质。培育池24 小时增氧,溶氧保持在5 毫克/升以上,pH 7.0~8.5,适宜水温保持在26~30℃。每周换水1~2 次,进水口装上80 目纱网,防止大颗粒物或有害生物进入培育池。为防止虾苗应激,每次换水量不宜超过20%,并全池泼洒超能乳酸菌、超能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等有益菌种,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菌相。每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硬壳素等增加水体硬度,并拌料投喂对虾肠肝宁,保证虾苗顺利蜕壳。  

  虾苗运输:经过20~30 天的培育,虾苗体长可达2 厘米以上,此时可以将其移至室外池塘进行养殖。2~3 厘米的虾苗运输,可采用虾苗袋充气运输或泡沫箱湿法运输,4 厘米以上的虾苗,宜采用湿法运输,在虾苗袋和泡沫箱中放置一定数量的水草(伊乐藻或苦草),避免虾苗之间互相残杀。一般85 厘米×50 厘米的虾苗袋,运输密度不宜超过200 尾/袋,6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的泡沫箱不宜超过300 尾/箱,若条件允许,应尽量降低密度,提前泼洒液肽美,保证虾苗运输成活率,运输过程保持温度在18~20℃,可维持运输时间24小时。

   更多水产养殖技术

版权所有:赛有渔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