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养鱼塘,如何防控烂身病?

发布时间:2020-04-15 浏览次数:

烂身病实质就是流行性溃疡综合症,是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 龄以下的鱼类,最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即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如果发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感染的鱼类数量越少,治愈率越高;反之,治疗越晚,效果就越差。

烂身病的病程较长,不同发病阶段呈现的症状会有所差别,病鱼一开始会游泳失常,焦躁不安,体表颜色不均,体表溃烂,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亡。体表病灶会先呈现出斑块状充血,逐渐烂成血红色凹陷,严重时可烂到肌肉或骨骼,甚至遍及全身。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在溃疡灶表面可见“白毛”或“黄毛”等水霉病症状。在病发初期,鱼的吃料情况不受影 响,在后期则会出现浅部溃疡,并常伴有棕色的坏死,大多数鱼在这个阶段就会死亡。

此病多发生在亚硝酸盐高,塘底有机物多,水环境极不卫生的鱼塘。或在发病季节动网以及从外面抽入带病菌的水又没及时有效的进行消毒的鱼塘,病菌在鱼塘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体。

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多变,且时有暴雨,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细菌繁殖加剧,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各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普遍偏高;加上越冬爬底习性,使得鱼体容易被病菌感染,继而发病。

鱼类烂身病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一旦发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死亡率非常高,因此该病的有效控制,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预防。通常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条: 

1.避免寄生虫的感染 

从烂身病的病因可以看出,外伤是造成鱼类烂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外伤除了拦网、运输等操作可以引起外,还有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也可引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好寄生虫的感染,减少外伤,避免致病菌入侵。

2.保持良好的水质

到了养殖中后期,各种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和排泄量都很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水质管理,适时调节水质。

3.投喂优质饲料

选择一些相对比较好的饲料进行投喂。

4.定期进行保健

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一方面带来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增加了动物机体的易感性,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好内、外保健两方面的工作,定期采用改底、调水、培菌,同时定期拌喂金肝利胆保肝护胆的药物,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5.加强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做好调水、投料等养殖工作,这也是疾病防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烂身病一旦发病后,治疗难度非常大,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呢?

第一步:调水、解毒

由于发病鱼塘大多亚硝酸盐或氨氮浓度较高,水面有油膜,而且养殖户多用过毒性较大的烈性消毒药和杀虫药,所以只有先调水、解毒,才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

第二步:消毒 

为防止病原扩散,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体质较弱,不宜选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宜选用温和型的碘制剂等进行消毒。  

第三步:内服药物 

消毒后再内服止血肠鳃康配合赛有渔液肽美,以达到抗菌消炎的功效。

版权所有:赛有渔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