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鱼类重要的腺体和消化代谢器官,是维持生理机能最核心的器官之一,不同种类的鱼类肝脏的功能却是极其相似,包括:物质合成中心(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酯蛋白的合成等)、分泌和排泄功能(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促进肠道脂肪消化和吸收)、解毒作用(清除有害物质和残留药物)、免疫功能(吞噬越过肠屏障进入肝脏的微生物)、储血和调节血液循环血量(其储血量占心血流量的25%)、具有胰腺功能(鱼类胰腺分布于肝脏中,分泌消化酶,如蛋白质消化酶、淀粉消化酶)等。
一、肝脏的主要功能具体为:
1、分泌胆汁: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为储存胆汁的地方。
2、代谢功能:从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机体需要的重要物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和部分球蛋白。肝细胞还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
3、解毒作用:由肠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和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物质,经肝细胞的转化或结合作用,以消除或减低毒性。
4、防御功能:肝巨噬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消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等。
肝脏问题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和各种品种的鱼类,主要流行于5~10月,高峰期在6~8月。管理不及时,死亡率可达到50%~90%。原发性肝病多呈慢性疾病,病程长,死亡分散,不易被发现,主要由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继发性肝病常由其他疾病引发,通常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由于其它的病变、营养不良和药物所引起。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所发生的肝病来源于原发性的肝病较少发生,主要是继发性肝病。
鱼体内的多种有害物质需要通过肝脏分解,从而将代谢产物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肝脏的损伤或病变往往会引起鱼类营养代谢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抗病力下降,并极易引发其他继发性疾病的暴发,甚至最终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因为肝脏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引起鱼类肝脏疾病的原因有营养、饲料、环境、药物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诊断鱼类肝脏疾病的病因难度非常高,一般以营养和环境引起的脂肪肝病最为常见。
二、目前引起肝病高发的因素主要有:
1、药物: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毒,由于目前在消毒处理和预防寄生虫方面,会使用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消毒用的含氯制剂(漂白粉等),使用到水体以后会产生致癌的胺类;杀虫使用的是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本身对鱼类都有较高的毒性;抗生素,抗生素的代谢途径大多以肝脏代谢为主,经胆汁由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肝脏在动物体内起着转化和分解的作用,如果这些药物使用的频率较高或使用的剂量较大,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引起鱼类肝脏发白、糜烂等肝脏病变。
2、环境:水环境极度恶化的水源,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进水被加入池塘,造成池塘内的水质恶化,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同时养殖过程中,有机肥的大量使用和无机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池塘内残饵、粪便等残余物的不清理或不及时清理,都能造成池塘水体的恶化,使池塘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上升形成恶劣的水环境,使水产动物的肝脏解毒功能长期处于一种高负荷的状态,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引起肝脏病变。
3、饲料: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投喂一些劣质的人工饵料,饲料品种也较单一,甚至使用的是农副产品,尤其是大量使用菜粕和棉粕,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没有经过脱毒处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均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引起肝脏的病变。
三、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1、改善养殖环境:注意水源的变化和池塘水体的变化,选用良好的水源,定期检测水质,做好排换水工作,合理使用超能EM菌种、超能乳酸菌种、超能芽孢菌种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配合培藻或种植水草,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
2、合理用药:建议根据池塘实际情况,分析判断主要病因,采取针对性综合措施,使用安全性更高止血肠鳃康、金肝利胆和草本驱虫净等中草药制剂产品进行鱼病的预防和治疗,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特别是预防时,不能只考虑用药成本。
3、合理投喂:选择优质饲料,在投喂菜粕、棉粕等农副产品时,一定要注意把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要进行脱毒处理。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状态等情况科学调整投喂量,平时可拌喂赛有渔肥鱼美、超能丁酸菌种和超能乳酸菌种等产品,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可在投喂高峰期按预防量拌喂金肝利胆,修复肝脏的损伤,增强肝脏的解毒、代谢和免疫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