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北方地区,养殖面积最大,鲤鱼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寄生原生动物的孢子虫,这种鲤鱼常见的寄生虫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每年因这种寄生虫造成的病害损失很大。如何根治孢子虫病呢?
一、鲤鱼肠道球虫病
鲤鱼肠道球虫病也称艾美虫病,此病主要流行季节为4~7月。适宜艾美虫病繁殖的水温是24~30℃,病原通过卵囊直接传播,不需要经过中间寄主。艾美虫不同种类对寄主有选择性,但一条鱼常也可寄生好几种艾美虫。此病不仅危害鲤、鲫,且同塘中的鲢、鳙也可出现死亡。
病鱼体表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腹部略微膨大。镜检鱼鳃部发现,部分鱼有车轮虫寄生,有烂鳃症状;剖开鱼腹发现大多病鱼前肠明显比正常的粗2~3倍,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肠道充血发炎,严重时肠壁溃烂穿孔,肠外壁也可形成结节病灶。用剪刀剪下小结节,盖玻片压碎,通过640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有许多呈卵形或球形的卵囊,卵囊外面有一层透明的卵囊膜。成熟的卵囊膜内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外面有一层孢子囊膜,膜内有2个孢子体,孢子体如香蕉状,一端作钩状弯曲。孢子体内有1个孢核,2个孢子体之间有一团由细小球形粒组成、排列成长列状的孢子残余体。在卵囊膜内还有卵囊残余体和1~2个极体,由此确诊为球虫病。
二、鲤吉陶单极虫病
病原是吉陶单极虫,主要发生于鲤鱼、散鳞镜鲤的成鱼中。此病现是东北、华北养殖鲤鱼中的重要孢子虫病,可引起大批死亡,也由于此病而使鲤鱼失去商品价值。鲤吉陶单极虫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死亡高峰期一般在夏秋季。
病鱼体表一般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腹部略为膨大。严重的鱼体,鳃部可肉眼看到白色孢囊,并有烂鳃症状;剖开鱼腹,发现大多病鱼肠道前肠、中肠有多处明显的结块状凸起,大小不一,肠壁薄。剪开肠壁,可见许多较大的白色孢囊,黏连或不黏连地挤成一团。用镊子取下少许,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孢子,孢子梨形,外包一层薄膜鞘。极囊单个,呈瓶形,宽部紧贴孢子壳壁,长度约为孢子的2/3,有一个明显的嗜碘泡。由此确诊为吉陶单极虫。
三、异形碘泡虫病
此病是由异形碘泡虫大量寄生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鲢、鳙、鲤上,病原寄生在鱼体的鳃丝上,破坏鳃部组织,造成鳃丝局部或全部坏死,但危害最大的是鳙的苗种。发病季节为5~8月,6~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病鱼的大批死亡往往发生于气压较低、水质转坏、水中溶氧不足等情况。
发病时病鱼体表较黑,身体瘦弱,常常头大尾小。死鱼体表往往没有明显的出血现象,仅鳃盖侧缘部分充血。翻开病鱼鳃盖,可见鳃丝呈暗红色或呈贫血状,鳃丝端部肉眼可见许多白色点状或颗粒状孢囊,鳃丝上粘有污泥,早“花鳃”症状,鳃丝黏液增多,严重的病鱼常伴有肠炎等并发症。
鉴别此病需取下孢囊,盖玻片压碎,在160倍显微镜下可看到许多孢子,孢子壳面观为卵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前端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梨形极囊,嗜碘泡明显,由此可确诊为异形碘泡虫。
四、圆形碘泡虫病
病原足圆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鱼体的头部、鳍和鳃弓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很多rǔ白色孢囊,形似豆粒状或米粒状,堆聚在一起,寄生的部位往往会充血、出血。病鱼身上的孢囊少则数十个,多的可达数百个。此病虽然不引起大批死亡,但其症状往往会影响鱼的商品价值。近几年由于此病引起的鲤鱼出血病也逐渐增多,因为此虫一旦寄生鱼体,往往会引起组织局部发炎充血,诱发出血病。
圆形碘泡虫在鱼体内终年都可发现,但发病的高峰期主要是成鱼的上市季节,即每年的冬、春季。此病的鉴别需取下包囊,盖玻片压碎,160倍显微镜下,可见成千上万个孢子,孢子近圆形,前部为两个椭圆形的极囊,占虫体的一半以上。嗜碘泡明显,由此可确诊为圆形碘泡虫。
以上四种疾病是鲤鱼近几年流行比较多的孢子虫病,前两种主要在鱼体肠道,后两种主要寄生在鱼体体外。后两种疾病跟出血病容易混淆,但跟出血病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造成的死鱼前期体表没有大面积的出血现象:二是发病持续时间较长,死鱼数量由少到多,而出血病发病时间短,来势凶猛,往往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死鱼。但进一步确诊还需要取鳃丝镜检;后两种疾病发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但两者形成孢囊的部位及孢子的外部形态均不一样。吉陶单极虫孢囊多集中在前肠和中肠,肠道球虫一般前肠居多且是在肠壁上形成许多白色的小结节,而吉陶单极虫是形成结块状凸起,形似一粒粒石榴籽。但确诊需要通过显微镜镜检。因此,诊断时应注意区分,以免误诊。
鲤鱼孢子虫病如何治疗?
对于寄生在鱼体的孢子虫一般采取外泼杀虫药、内服消炎药加杀虫药的治疗方法。用“聚维硐碘”对水体消毒。同时内服“草本驱虫净”中草药与拌饵投喂,一日一次,连喂3-7天。经过这种方法治疗,病情可基本得到控制。一到两个疗程后,鲤鱼基本停止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