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加州鲈细菌性疾病—诺卡氏菌,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0-10-13 浏览次数:

  诺卡氏菌病是加州鲈养殖中后期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又称“结节病”,广东地区也称“内脏白点病”,整个发病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影响加州鲈养殖的重要病害之一。加州鲈鱼诺卡氏菌病流行季节较长,每年4-11月份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9月份,当水温为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据研究统计,加州鲈鱼诺卡氏菌病的自然发病率达15-30%,严重时可达60%,发病后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在诺卡氏菌病的高发季节,不少情况较轻的加州鲈鱼塘一天死鱼几十条,较严重的每天有上百条、几百条损耗,甚至全塘覆没,严重时一整批次加州鲈几乎都会死亡。面对诺卡氏菌病侵袭,有的养户害怕损耗更大而选择低价卖鱼,有的养户一旦发现病情便开始乱用药、滥用药,最后也很难挽回损失。

  诺卡氏菌病是由诺卡氏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肉芽肿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体表出现坏疽和溃疡灶,肾脏、肝脏、脾脏、心脏、鳔、肌肉等器官表面形成白色或黄色小结节。目前能引起水产动物诺卡氏菌病的病原有鰤诺卡氏菌、星状诺卡氏菌、粗形诺卡氏菌和杀畦诺卡氏菌。据不完全统计,鰤鱼诺卡氏菌能够感染超过39种淡水与海水鱼类,很多患病加州鲈身上分离到病菌大多为来自海水的鰤诺卡氏菌,说明淡水养殖的加州鲈感染诺卡氏菌病的病菌极有可能由日常投喂的冰鲜带入,发病率高和投喂冰鲜鱼有很大关系。

1.png

  发病后可根据病鱼的特征和病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简单判断:

  1.病鱼在池塘水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离群独游,食欲下降。

  2.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

  诺卡氏菌感染的患鱼在体表有鳃结节型和躯干结节型两类表现型。

  ①鳃结节型:在鳃丝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型结节,鳃明显褪色。

  ②躯干结节型:在躯干部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发生溃疡,外观上呈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结节。鱼体表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通常在0.5~2.0厘米。

  3.病鱼烂身,体表损伤并溃烂出血,病灶在背鳍起始位置后侧的区域多见,烂身时从表皮向肌肉腐烂,呈现漏斗状腐烂,病灶常呈红色,尾鳍有时也有溃烂出血。

  4.肝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0.1~0.3厘米,肝脏受损、出血,胆变色、萎缩。部分鱼脾、肾也可观察到结节。因体内有结节,有些地区认为是内脏孢子虫。肝胰脏切片中观察到小的“肉芽肿”、结节。

  5.该病主要对造血系统(肝、脾、肾等)进行破坏。从发病器官来看,发病最严重的都是与血液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说明该菌很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而到达各靶器官,然后在各组织器官中固着,逐渐繁殖而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6.腹腔有结节。在发病后期,在腹腔肌肉或粘膜上可见结节。

  7.部分发病鱼眼球突出。

  8.部分鱼随着病情加重,体表出现创伤,溃烂出血,鳍条有充血现象,伴有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膨大的腹腔内有少量透明或淡黄色液体。

  内脏有白色或黄色结节是诺卡氏菌病基本症状,机体的所有器官几乎都会受到损伤,但是其他致病菌也会引起鱼腹腔或内脏器官出现白色结节的症状,例如杀鱼巴斯德氏菌、恶臭假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等,因此不能单纯因为发现患病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症状就认为是诺卡氏菌病。即便是诺卡氏菌病,病鱼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内脏白点的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

2.png

  由于诺卡氏菌病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并发的状况,所以想确诊可能需要实验室的方法。根据诺卡氏菌病的特殊性,可通过以下4点进行诊断:

  1、观察外观:诺卡氏菌病除在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形成白点外,常在肌肉形成白色结节,表层结节易形成凸起浓疮或破损形成出血斑,且常在后肾形成巨大的囊肿物,挤压有白色脓液流出。(非诺卡氏菌的内脏白点一般限于肝、脾、肾等内脏器官,且不形成巨大的囊肿物);

  2、压片镜检:取病灶,最好是体表浓疮或肾脏囊肿物内的脓液,压片后置于显微镜(40×10倍)下镜检,如若是诺卡氏菌可见细长、相互交错成团、分枝的菌丝;

  3、涂片染色:取病灶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诺卡氏菌是革兰氏阳性丝状菌,若可被染成紫色的菌丝体,则基本可确定为诺卡氏菌病(除诺卡氏菌、链球菌外,绝大多数的淡水鱼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4、分离鉴定:有条件的话,取病灶、内脏接种分离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更可靠。

  目前诺卡氏细菌造成的鱼类诺卡氏菌病还没有绝对有效的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如改善水体环境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诺卡氏菌常用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等,恩诺沙星等常用抗菌素对诺卡氏菌基本无效,治疗时建议配合保健产品和以上敏感抗菌药物一起使用,注意及时打捞死鱼、杂物,注重调节水质、底质,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及pH值的异常变化,对水体适当消毒,尽可能控制诺卡氏菌在养殖水体的数量。不少养殖户在发病后往往病急乱投医,出现乱用药、滥用药或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但是治疗效果作用却不理想,反而会培养出诺卡氏菌的耐药性,很多养殖区域的诺卡氏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药物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

  预防措施:

  1、维持较深水位,多开增氧机,合理使用生态修复师、超能EM菌等产品改底调水,保持水质稳定,确保溶氧充足,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2、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同时定期内服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如金肝利胆、独立清、赛有渔液肽美等,增强鱼类的体质,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发病率。

  3、尽量少喂冰鲜。对于目前人工配合饲料还不完善的鱼种,建议冰鲜和颗粒料配合投喂,定期用颗粒料加上药物进行预防,也有利于发病时鱼的治疗。

  4、特别指出,杀虫、换水后诺卡氏菌病的发病率较高,需十分谨慎对待(杀虫易引起水质突变、换水易诱导非正常排卵)。每次杀虫消毒过后,建议及时补充有益菌,保持养殖水体菌相均衡,抑制诺卡氏菌的爆发,同时要加强内服金肝利胆、赛有渔液肽美、独立清、稳立克等产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注重保健和保持优良水体环境。诺卡氏菌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鱼体抵抗力下降和水质恶化以及鱼体出现创伤(比如收鱼、分塘、被寄生虫感染等)时鱼才容易被感染。建议及时外泼聚维酮碘消毒,内服止血肠鳃康+赛有渔液肽美等产品,尤其是放苗期间以及对鱼进行操作的时候(比如出鱼、分塘)和出现寄生虫病尤其是锚头鳋之类能造成明显伤口的寄生虫时。大多数发生诺卡氏菌病的塘口(生鱼、加州鲈),管理得当(注重保健、调水、抗应激)的塘口,发病率很低,死亡率也很低,并不会造成多大损失。

  6、由于病程长,尤其到发病后期,一般鱼类的体质已经很瘦弱,容易出现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这时如果一味杀虫,常常发现寄生虫病反复。所以适当杀虫的同时更要注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要注重增强体质和调节水质。反复杀虫反而会容易造成鱼的体质下降和破坏水体环境,导致病情恶化。寄生虫的预防建议内服杀虫药,如草本驱虫净,少用外用杀虫药,减少对水质的破坏。

    更多水产养殖技术

版权所有:赛有渔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