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类、贝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因此,养殖生产不仅需要采取科学的投喂和管理,还需做好池塘尾水处理工作。
养殖尾水处理常见的有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三种,具体方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
一、物理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物理技术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或阻隔或吸附水中杂质,以期保持水质洁净。其中,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处理技术因效果明显而在工厂化规模养殖的尾水处理中获得广泛应用。
由于大量的残饵粪便是以大颗粒状、悬浮态存在于水产养殖尾水中,机械过滤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氨氮,显然在尾水处理的前期是一种十分实用且简便的物理处理技术手段。
在去除微、细、小有机颗粒物方面,泡沫分离技术占据突出的优势。它能有效利用气泡的表面张力吸附水中的生物絮体、纤维素、蛋白质等溶解态物和小颗粒态有机杂质。气泡既可以吸附带负电的微小颗粒,又可以吸附带正电的微小颗粒,最大程度清除水产养殖尾水中80%的有机新陈代谢产物。此外,反映接触点部分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还进行了密集的交换。因此经泡沫分离技术处理后的尾水充满了丰富的氧气,只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二、化学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采用比较多的水产养殖化学处理手段是臭氧处理技术。臭氧可以有效氧化水产养殖水中积累的氨氮、亚硝酸盐,降低有机碳含量、COD浓度,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多种还原性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优化水产养殖环境的作用。
絮凝剂也常被用于水体悬浮物的去除。天然水体中胶状离子大多带负电荷,加入正电荷的铝盐、铁盐、氢氧化钙、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使离子凝聚下沉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使用化学技术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总氨氮、亚硝酸盐、总有机碳,具有高效、操作条件适宜、设备较小、产生泥浆最少、启动快速特点。
三、生物处理技术
国内开展的水产养殖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5种方式:水生植物、藻类、水生动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其中微生物净化水产养殖尾水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利用水体有益微生物实施以菌制菌的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具有抑制致病菌生长、起水质净化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链球菌等。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养虾池和养鱼池普遍投放光合细菌。有益细菌投放养殖水体中,起到了抑制病原繁殖的作用,具有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