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鲈鱼诺卡氏菌高发,如何防治?哪有特效药?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次数:

  近期,咨询鲈鱼诺卡氏病的为数众多,鲈鱼适合高密度养殖,耐低氧,不耐高氧,对气体变化非常敏感,易得气泡病(氧气和氮气)和诺卡氏病,一旦出现诺卡氏菌,很难治疗,很多养殖户都在寻找治疗诺卡氏菌的特效药,下面从烂身病的种类划分,跟着小赛一起来分析。

1.png

    什么是诺卡氏病?  

  鲈鱼烂身(溃疡)病分为3大类:普通型烂身(气单胞菌型)、脓疮型烂身(诺卡氏菌型)及病毒型烂身(蛙虹彩病毒)。由此可见,诺卡氏病即脓疮型烂身病,这样的解释更容易让人浅显易懂。  

  脓疮型烂身(诺卡氏菌型)症状:  

  脓疮型烂身是以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病症表现为尾鳍、胸鳍基部,鳃盖内侧等处溃烂、化脓,肾、脾、心脏等内脏常有白点,鱼体缺乏维生素B时易发生,为慢性发生。如果池塘感染过诺卡氏菌,那么这个菌在池塘将会存活9年之久,最好要彻底清塘、清淤。 

2.png 

  诺卡氏菌感染的病鱼在体表有鳃结节型和躯干结节型两类表现型:  

  1、躯干结节型  

  主要表现为躯干部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发生溃疡,在外观上则膨大突出成为许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剖开结节后流出白色或稍带红色的浓汁,心脏、脾脏、肾脏、鳔等也有结节,所有病灶处都有炎症。  

  2、鳃结节型  

  主要表现为在鳃丝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型结节,鳃明显褪色。多数发生在低温期,广东一般进入到10月中下旬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普通培养基上面分离诺卡氏菌,常温条件下(25-28℃)需要10天以上,温度稍高一点可能要7天,即诺卡氏菌最少需要一周才能从培养基上生长出来。  

  综上所述,诺卡氏菌病是慢性病,这意味着如果鱼塘出现大批量死亡,检测发现很多鱼已经感染诺卡氏菌,这时一定不是诺卡氏菌造成的死亡,而可能是鱼体感染诺卡氏菌后体质弱,气候环境变化、“三杀一消”、缺氧、气泡病、继发或并发气单胞菌、寄生虫感染、病毒发作等导致死亡量猛增,大家在处理这个病害时不要纠结于诺卡氏菌,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治疗方法:  

  诺卡氏菌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杀菌力强的药物毒性、副作用也非常大,建议大家选择药物时要慎重。诺卡氏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治疗上可内服止血肠鳃康药物,拌料内服,效果更好。一些化药,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硫酸新霉素等有一定抑菌效果,但无法彻底根治,同时注意耐药性。  

  预防措施:  

  1、防受伤:气泡病是引起鲈鱼受伤的重要原因,另外拉网、分池、分塘等也容易引起鱼受伤,要注意预防。  

  2、补充维生素:养殖过程当中要勤补充维生素,特别是从冰鲜鱼转向膨化饲料以后,膨化料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要多补充。  

  3、防继发感染:可每隔7到10天左右抛网检测鱼体有没有寄生虫、细菌等感染。  

  诺卡氏菌感染是慢性病,死亡率不会太大,几条或十条,当池塘鱼出现小规模死亡时是本身病的问题;但如果池塘鱼出现大规模的死亡,几十、上百甚至过千条,就不是本身病的问题,而可能是鱼体感染诺卡氏菌后体质弱,气候环境变化、“三杀一消”、缺氧、气泡病、继发或并发气单胞菌、寄生虫感染、病毒发作等导致死亡量猛增,所以一定要分析清楚病程,而不要在诺卡氏菌本身这个问题上太过纠结。  

  实际上,加州鲈诺卡氏菌病还是防重于治,因为很多在治疗时,鱼发病后已经不吃食了。由于地区、养殖模式等不同,鲈鱼的诺卡氏菌发病的程度也不一样,建议大家根据当地养殖模式、放养密度等针对性处理。

    了解更多养殖技术

版权所有:赛有渔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