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水产养殖的用户,或许会遇到鱼溜边趴边、厌食,并伴有游塘现象,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该如何处理?以下小赛从几方面分析引起鱼群趴边,溜边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鱼游塘趴边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疾病。
鱼群在入冬前患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鳃病,或水霉,这种情况主要表现是独游,趴边,打捞起来后观察鳃丝或体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2、新水。
塘口四周有新水注入,不管是加水还是外界(相临塘口沟渠)都会引起鱼群集中到某一池边,这种情况往往在冬季或春季。
3、甩籽。
这种情况一般在春季,春季雄鱼追逐雌鱼,南方大约3月份,北方4,5月份,主要是鲫鲤鱼群等。
4、三毛金藻。
主要是海水或半淡半咸水,主要是沿海地区,清瘦水易患,冬季注入新水要慎重。
①早期少量鱼死亡和溜边现象
②中期花、白鲢鱼排列无规则,集中排列池塘岸边浅水处,遇惊吓即刻散开,中毒的鱼反应迟钝,鳃分泌大量粘液,鳍基部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浅,呼吸缓慢,鱼向池塘的背风浅水处集中。受到惊扰能较快速地游到深水处,不久又返回池边。
③后期陆续开始死亡,草鱼在阳坡池边和草丛中趴边;中毒后期,鲤鱼出现死亡,其它鱼类大量死亡,趴边现象越发严重。
5、水环境差。常年不清塘,不改底。
越冬前忽略管理水环境,没发病就不管,前期爆发蓝藻没被重视,后期基本上氨氮、亚硝酸盐、PH值三个指标都超标!故晴天时,可用过硫酸氢钾等产品,进行调水,改底处理。
6、应激
季节交替,天气变化大,温差变化引起的应激,引起应激的原因有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鱼类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应激初期,鱼类活动加强、运动增加、呼吸加快、顶流逆进和群体活动明显,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翻滚弹跳,进而表现惊恐逃避、躲窜,无休止的游泳。
经过一定时期后,鱼类出现采食量减少甚至不采食,活动减少,游动缓慢,群体聚集势头降低,单独游动至水面、轻微浮头,逐渐发展至严重浮头,体色变深,衰竭、肚腹朝上、时沉时浮或沉入水底、侧睡不动,甚至死亡。
治疗方法:增氧,泼洒液肽美,保鱼安全。这几天天气变化快,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备好增氧措施,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死鱼。
特别是第二天清晨容易出现缺氧浮头、游塘的现象,轻则死亡少数,重则返池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近期晚上温度明显比白天低,前半夜闷热无风,后半夜又起风,水体密度差加上风力使得上下水体对流,造成“返底”现象,池底积累的很多耗氧、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急剧耗氧,故容易造成养殖动物缺氧、中毒现象。
治疗方法:全天候加开增氧机,白天增加改底频率,减少耗氧物质积累,晚上使用增氧产品辅助增氧,引起鱼群趴边,溜边原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几种,细心观察,做好塘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