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过程中的“改底”其实就是通过一些人为措施改善池塘底部环境,通俗说改底就是通过相关措施消除底部环境中的有害因子,改善底部的环境状态。虾蟹等水产动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池塘底部,塘底是虾蟹等水产动物的核心生活区,而塘底常常会沉积大量死藻、浮游动物、野杂鱼等尸体,剩料、动物粪便及外源水的有机物、泥土杂质等等,不断消耗溶氧,缺氧状态下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水产动物中毒,导致底质恶化,如底质发黑、发臭、发粘、发热、泛酸等,寄生虫和致病菌大量繁殖,所以在虾蟹的养殖过程中,改底是养殖户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特别在高温季节的投料高峰期以及高密度养殖池塘,养鱼的池塘在投喂高峰期和高密度的精养池塘也需要定期改底,我们需要做到“底质改良的效果”大于“底质恶化的速度”。
生物改底更持效,如何正确使用生态修复师?
生态修复师是生物型改底,调节水体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效果持久,主要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底部形成优势种群,通过氧化、还原、同化、异化等反应逐步把有机物降解转化,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营养物质,可以被藻类和水草吸收利用,达到净化水环境,同时发挥种群竞争优势抑制底之中的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改善底部生态环境。在使用时注意水体溶氧,若池塘缺氧或天气不好,建议不要使用。
在养殖过程中,建议定期使用,以预防为主,一般情况下,养殖前期15天左右改底一次,养殖中后期7-10天改底一次,具体频次根据池塘实际情况调整。池塘有机物过多,底质严重恶化如发黑、发臭时,建议先用氧化型底改,如过硫酸氢钾,加底部增氧颗粒,提高底部溶氧,并配合超能解毒灵解毒抗应激,然后间隔一天再使用生态修复师。
其实池塘底部的有机污染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养殖过程中的剩料、水产动物粪便及死藻,还有杀虫产生的动植物尸体,所以建议改底配合日常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有机污染物的产生,比如投喂饲料时,根据天气、温度、水质、虾蟹吃料情况和蜕壳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